“一工程三战役” 杭州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

      “菜篮子”直通车进社区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菜
    在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,西梅、话梅和葡萄干等产品被加工后晾晒在阳光房内。虽然是夏天,但里面干净整洁,没有一只苍蝇。
 
   去年4月,央视曝光“余杭蜜饯问题”后,余杭区对所有72家蜜饯生产企业逐家进行重新审核发证。目前,46家蜜饯企业通过审核,重新获得生产许可,全区蜜饯企业共搭建玻璃阳光晒棚约22500平方米。
 
  “现在,蜜饯抽检的合格率已从原来的88%上升到94.8%。”余杭质监分局洪利红局长说。
 
  一饭膏粱,维系万家。杭州市委、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,每年都把食品安全内容列为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。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、开通96317投诉举报热线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各项措施,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前列,切实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。
 
  【监管】 多措并举构建食品安全“监管网”
 
  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每天各类产品的交易量达8000吨,其中蔬菜4000吨左右,三分之一供应杭州主城区。这里的每批农产品,都要在进场买卖前进行全检全测。自从开展检测后,市场里农产品合格率从原先的95%提升到了现在的99.94%。
 
  从各地运输蔬菜过来的经销商,都要办理中心的“E卡通”,这张卡记录着所有蔬菜的产地、检测、交易等信息。不仅卖家结算时要凭卡,来批发市场购货的买家也要刷卡,通过卖家的卡能查出这批产品是从哪里来的,通过买家的卡能查到产品流向哪里。
 
  从2008年底开始,我市在农产品生产、流通、餐饮消费三个主要环节试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。如今已成功研发杭州特色的追溯管理系统,在市区146个农贸市场实行刷卡进场销售蔬菜的制度,已发4000多张农产品追溯卡。全市力争将生产、流通、餐饮环节的追溯系统对接,形成追溯链,以达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到源头和产主。
 
 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,市质监局创新监管模式,推行证前培训机考制度,采用类似于驾照理论考试的程序,建立标准试题库,免费发放试题辅导书,从业者网上自主报名,考题由系统随机生成,自动批卷打分。
 
  在流通领域,网上食品交易日渐繁荣。工商部门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网店名称、住所、法定代表人、联系电话等进行备案;指导淘宝网、天猫网进行技术改造,实现食品生产厂商、联系方式、供应商、食品添加剂等14个关键字段的控制,经营者不填写任意一个字段将无法上传商品信息。
 
  市食安办(市食品药品监管局)还设立并开通了“96317”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专线电话,畅通投诉举报渠道。“96317”投诉举报电话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开通以来,共接听和受理各类投诉举报(咨询)电话8000余个,交办483件,做到事事有落实。
 
  【整治】 重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
 
 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规范市场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重要手段。
 
  从2009年开始,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小餐饮、食品小作坊和小食品店入手,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规范提升。通过“小餐饮”等一系列整治,来改善食品安全这一“大民生”。
食品安全篇
 
  “一工程三战役” 杭州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
我市采用“疏堵结合”的方法推广“百荷厨房”集中管理、分散经营的做法,集中取缔、关停整改无望的经营点,建成小餐饮百荷厨房式、一条街式、食堂式、单体连锁式四种模式的小餐饮联营店共57家。对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全面抽检,抽取样品94批次,合格率达93.6%,同步取缔了一批生产条件恶劣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。通过强化进货检查验收、规范经销台账、严格卫生制度等方面的专项检查,开展小食品店专项执法检查,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无证无照经营行为。
 
  2012年,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日整治行动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势推进。大整治期间,全市共对88696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“三个一”(培训一次、约谈一次、承诺一次)活动,查处违法行为1858起、责令整改4150家、立案1094起、取缔无证无照324家,核查投诉举报4460起,发放举报奖金1.915万元,查处犯罪案件11起、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,全面完成省政府提出的6个100%的整治目标。
 
  【展望】 打响“一工程三战役”
 
 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,从群众担心的问题查起,从群众关注的热点抓起。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,我市将组织实施“一项工程三大战役”。
 
  通过“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工程”,推广民间食安办与群众自管会,开展市民大讲堂,强化舆论监督,进一步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,全面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诚信意识和主体责任。
 
  通过“校园攻坚战”,大力推行校园食品可追溯制度,推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和五常法管理模式,大力整顿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,实现学校食品源头可追溯、全程可控、风险可防、责任可究。
 
  通过“餐桌保卫战”,严厉打击涉及面广、社会影响大、群众反响强烈、带有行业“潜规则”性质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,强化源头治理和日常监管,及时堵塞漏洞、清除隐患。
 
  通过“打非歼灭战”,即2013年保健食品打“四非”(非法生产、非法经营、非法添加、非法宣传)、2014年乳制品打“三非”(非法生产、非法经营、非法添加)、2015年食用油打“三非”(非法处置、非法加工、非法销售),规范保健食品、乳制品和食用油生产经营,形成长效机制。